中国114就业网讯: 近年来,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不断增加。日前发布的2013年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2012年,留学生归国数量达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回流正在成为更多留学生的选择。 9月27日,北京秋高气爽。东单体育中心体育馆门口
中国114就业网讯:
近年来,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不断增加。日前发布的2013年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2012年,留学生归国数量达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回流正在成为更多留学生的选择。
9月27日,北京秋高气爽。东单体育中心体育馆门口,人头攒动,为期一天的“第四届海归人才招聘会”在这里举行。馆内,结束一个面试正打算去下一个展位的求职者,手持简历,步伐飞快;与面试者交流的企业人力主管,面容冷静,语速平稳;笔者按下快门,拍下面试者与考官之间微妙的“拉锯战”……
许多刚毕业的海归早早开始参加招聘会,希望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招聘现场应试忙
东单体育中心体育馆内近40家企业已被分配到6个区域,等待应聘者到来。8时30分招聘会还未开始,已有不少留学生提前赶到现场,认真阅读企业材料、挑选公司。
3位拉着行李箱的海归来到某家留学机构展位前等待面试。“我们是两个月前从澳大利亚回国的,在网上看到了招聘会的信息便商量好一起来看看,今早刚下火车就赶来了。”
一位身穿职业装的男士在展位前与外国面试官用英语交谈了许久,他告诉笔者,自己是多年前的海归,现在在一家私企就职。这次参加招聘会是想找一份更心仪的工作。
“招聘会自2010年起每年都会举行,此次招聘会预计提供职务约800个,专业涉及60余个。”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陈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从往届招聘会看,海归人员的签约率在1/3左右,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归国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截至发稿时,此次招聘会签约率已达到37%。
海归求职有期待
在靠近入口的一家国际旅行社的展位前,一名求职者与面试官礼貌地握手、离开。笔者同她交谈了几句,她叫张琪,9月7日刚从英国留学归来。“我在纽卡斯尔大学念的金融专业,本科是学经济学的。”张琪抬了抬手中的文件夹,“我中英文简历各准备了10份。”
刚结束的那场简短面试是她毕业以来的第一场,“面试官说我没有工作经验,这确实是我的短板吧。”张琪边说边拿出了一个小线圈本,“这上面列的7家单位是我今天的主要目标。”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国际航运公司等都位列其中。
面对自己的“海归”身份,张琪表现得既谦虚又有所期待:“经历了留学,思维变得更加开放,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我理想的目标是进外企,当然,有别的好机会我也会抓住。”
这个年轻的女孩儿还不习惯长时间穿着高跟鞋,她在墙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绝大部分企业希望海归有一定海外工作背景,能马上上手,但是目前应届生偏多。”陈泉说。
“妈妈帮”也活跃
“我女儿还在澳大利亚,10月底才回来,我先来替她看看!”早早来到会场的杨妈妈经过反复比较后给女儿投出了第一份简历。
像杨妈妈这样的并非个例。在招聘会现场,笔者发现很多家长模样的人穿梭于应聘的年轻人中,在企业展位前端详,还时不时地跟招聘单位聊上几句。这些人是招聘现场的特殊群体——“妈妈帮”。她们有陪子女来应聘的,也有替孩子咨询情况投递简历的。
“孩子从小在国外长大,对回国找工作没有信心,我来鼓励她。”陪同女儿来的李妈妈对笔者说。
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一些父母有着自己的“私心”。“我当然更希望孩子能留在身边,却又不想耽误她的发展。如果在国内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就再好不过了。”谈到这里,杨妈妈有些不好意思。
对于招聘现场的“妈妈帮”,一些企业表示理解,但更多企业并不提倡。“我们无法和应聘者有效沟通,就不能互相了解对方需求。”来招聘管理培训生的方经理对笔者表示,“对于海归人才,我们看重的正是他们的独立能力,有家长陪同来的、在国外没有打工经历的,我们一般不予考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