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1322
类型一:半年内即跳槽
每一个跳槽者都可以找到不同的理由,“闪离族”的理由更多,更坚决。今年本科毕业的冰冰,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州一家教育机构当一对一的补习老师,辅导小学生奥数。这份工作做了大概4个月,她就坚持不下去了。离开的原因是工资待遇没有想象的好。在生源一定的情况下,该教育机构招了很多新的老师,使得她的课时减少了,提成也减少了,加上福利不好,没有看到发展空间,于是便辞掉了这份工作。
发生“闪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薪水待遇、工作内容、发展空间等。小钟就是因为觉得缺少发展空间,在工作了半年之后草率地离开了第一份工作。当时,小钟在房地产咨询公司的研究顾问部做研究助理,总觉得自己很有闯劲,梦想能实现自己真正的市场研究之梦,而第一份工作离这个梦想有一定距离,害怕时间长了成为“温水青蛙”,那时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就不要他了,所以,小钟干了半年,很坚决地离开了第一份工。
有些“闪离”的发生并非是自己的原因,可能是公司调整不得不为之。1997年毕业的阿东,第一份就业工作是在中山一家港资家具公司当美工,做了大概7个月,就发生了亚洲金融风暴,那实在是一场灾难,公司的出口订单大量减少,影响到每一个打工仔,新员工愿意接受调职的留下,不愿调动的走人。当年,阿东被调到仓库、车间,负责操作机械。他读的是美术类的大专,对机械操作没有兴趣,“从写字楼突然‘下放’到车间,面子上过不去”。他觉得干下去没什么发展前景,也执著于艺术,于是选择离开。
类型二:三五年跳槽最有价值
不管当初跳槽时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有些人终究还是会为“闪离”后悔。阿东表示,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公司只是合理调配资源而已,如果自己不走的话,也许现在已经是骨干了。而工作半年就跳槽的小钟也表示,这些年过去,只能感叹当年自己没有多干一两年,每家公司都有长处,浅尝辄止是学不会技能的,市场上永远有机会,只要你有能力,不用担心梦想不会开花。
职场专家表示,第一份工的黄金期是三至五年,通过三五年的磨砺,职场新人掌握的技能才趋成熟,此时跳槽可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跳槽也可以成为公司骨干。
温先生毕业后,在广州一家国企当文秘,工作至今已有两年了。他表示,短期内没有离开公司的打算,“虽然国企有它固有的积弊,但观望中自己也没有遇到更加合适的工作。而且公司有一些出国的机会,在国外工作,较能锻炼人,有一定的价值。”
类型三:坚守第一份工不放弃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能够坚守5~10年的人,多见于一些知名外企、国企、事业单位的老员工,他们已经成为企业中层或成为技术专家,独当一面。阿俊的第一份工是在肇庆一家高新科技公司当研发工程师,一做就是七年。阿俊告诉记者,工作这么久,一方面是因为工作性质比较符合个人的兴趣,另一方面,“做研发可以学到好多东西,又有好多其他人没机会接触到的前沿知识、设备。”
周小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媒体的广告处,一干就是十年。她觉得这份工作每年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比较有趣,而且有较好的发展机会。此外,工作时间较为规律,很少加班,离家不远,适合追求生活稳定的自己。
记者手记
坚守 为职业生涯做“加法”
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闪离”行为,某招聘网站今年8月曾做过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47%的人第一份就业工作做了“半年以下”。第一份工作辞职的原因是什么?20%的人归因于工资待遇,30%的人认为工作内容单调乏味,58%的人认为没有发展空间。
去年同期,另一家招聘网站也对“第一份工作”做了一个网上调查,结果也显示,65%的职场人对于第一份工作不满意,薪酬不符排在不满因素的第一位,2年之内(包括2年)跳槽者的比例高达66%,第一份工作能坚持3年以上的,仅占8%。
第一份工坚持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学生初次就业的匹配度越来越低。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分歧,可能发生在薪水、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企业文化、专业不对口、沟通渠道的不畅、毕业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公司实际要求的不符等方面。当分歧不可调和时,处于弱势的学生只能选择离开。
职场人士建议,当个人的诉求与企业的要求没有重叠之处时,学生首先要先调整自己,让自己学会接受不完美,从不完美的工作中找到继续工作的亮点,力求通过第一份工作,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如此,第一份工才能为职业生涯做“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