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0来源:《商界评论》点击量:409
天津114就业网资讯 危险点:过去一年,58同城的流量急剧下滑,既无力影响用户习惯,又无法创新引领用户潮流,随着百度、赶集网、百姓网步步紧逼,58同城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
危局推演:58同城正处于一种既不能速成,也不会速死的尴尬境地中。
随着百度开始实施“中间页战略”,更多的流量将被留在百度体系内,58同城未来从百度获取的用户将会越来越少。百度的流量龙头逐渐收紧,赶集网、百姓网如影环伺,留给58同城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少。
58同城的未来似乎并不危险,毕竟它已经有了千万级的流量和上亿元的营收。但58同城的未来确实不容乐观,分类信息模式已经失去了投资者的追捧,在资本和市场的压力下,冲击上市是58同城最好的选择,恐怕也将是未来一直的主旋律。但就像人人网和开心网,优酷网和土豆网一样,在抢跑上市的过程中,58同城和赶集网两强间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直到其中一家被打败或者退出IPO竞赛。
可以预见的是,为了冲刺上市,58同城还会不断地砸广告、拼规模。砸广告的边际效益会越来越小,但却是和赶集网之间不可缺少的“军备竞赛”,居高不下的成本将继续拖累58同城的前进步伐。而为了拼规模,58同城的战略方向也是飘忽不定,团购没有成功,58同城又将向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转型,但这个池子里同样险象环生,商业模式的摇摆,更是让58同城的上市之路越来越窄。如果失去了这最后的机会,在资本的意愿下,在行业的现实面前,58同城最终恐怕将难逃被收购、被兼并的命运。
如果你当着几万普通用户问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一个问题:“58同城是分类信息网站吗?”他多半不会完全肯定,也不会完全否定,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虽然答案已在他心中。当然,如果你私下问这个问题,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分类信息模式中国之败
由于姚劲波是有过成功创业经验的CEO,他创建的58同城在分类信息市场又占了过半的市场份额,有理由认为,58同城现阶段语焉不详的自述,是接近于准确的。潜台词是:分类信息网站在中国已失败,但还不到承认的时候。
2005年,58同城还没建立之前,就已获得数百万美元投资,出尽了风头。这是分类信息网站,头一次在中国以资本推动的面目出现。分类信息鼻祖Craigslist虽然体量十分庞大,利润丰厚,其不合作的姿态却让资本力量很受伤。中国是全球最大市场,人口资源丰富,对于分类信息的需求是巨大的,这一业务模式的中国范本,给了资本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可七年来,58同城走过了一条曲折繁复的路。网站上线两年后,58同城就与当初的模仿对象Craigslist渐行渐远,选择了另一套发展模式,即通过持续投入快速扩大规模,建立庞大的销售队伍,从线上杀入线下。不久之后,在看到线下投入过大,企业面临风险时,58同城果断选择了收缩回去,重新主攻线上。在团购兴起时,其生活服务的本质属性刺激了58同城敏感的神经,于是果断介入,当团购面临崩盘之时,又果断退出。
2011年,当竞争对手赶集网为扩大规模冲刺IPO进行全方位广告投放时,58同城被迫再次果断介入,以市场为纲,不顾其他,投入策略是对手的一倍,与赶集网展开了疯狂的烧钱大战。硝烟落尽后,人们突然发现,58同城已完成D轮融资。最后这轮融资,姚劲波自己投了500万美元,人们都清楚,58同城上市之前,不会再迎来新一轮融资了。
也曾有人出主意,或许58同城走向电商化是一剂良药,姚劲波本人也亲口证实过,之后不久又矢口否认,坚定宣称自己是生活服务平台。不管怎样,分类信息模式在中国也是失败了,因为58同城虽还在四处漂浮,但已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再也回不来了。
58同城如今有人员数千人,支出庞大,当然年营收也是国内同类网站中的翘楚,只是还不足以覆盖支出。
分类信息网站原本属于轻资产,58同城有意将其做重了。这并非战略失误,更有可能是一种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