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企业入驻院校入驻 全国服务热线:010-80788512

总站

 我的位置:首 页 > 就业指导 >  职场资讯 >发布新职位

高就业率背后:一线研究锤炼出强大的动手能力

2013-10-16来源:点击量:958

  中国114就业网讯:  陈平是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这是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从能源所博士毕业后,陈平先去了一家设计院,但总觉得自己在读博阶段研究的“生物质快速裂解制取生物油”技术不继续进行下去,浪费掉太

  中国114就业网讯:

  陈平是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这是一家上市公司。1998年从能源所博士毕业后,陈平先去了一家设计院,但总觉得自己在读博阶段研究的“生物质快速裂解制取生物油”技术不继续进行下去,浪费掉太可惜了,于是,他开始寻找机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迪森股份的老总。迪森股份的主营业务正是生物质燃料等新型清洁能源。
  “我们谈了一个小时就敲定了合作,因为他也是行家,他知道我不是纸上谈兵,他知道我能够做出东西来。”陈平说,对他的项目,迪森股份前期投了200万元,后面又投了3000万元,“目前项目成长性非常好”。
  对于动手能力,张维欣也深有体会。他所在的广州化学所,早在2001年整体转制为企业,成了一家产权清晰的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更名为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和业务包括化学灌浆材料、机械密封胶粘剂等。
  他说,所里对学生进行的是职业化培养,早上8点打卡上班,下午5点打卡下班,“跟公司一个样”。
  张维欣是做化学灌浆的,一进所里工作,他就天天带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跑工地,到灌浆现场研究、解决问题。
  “跟别的研究机构不一样,如果发现了新问题,我们会先形成公司级的课题;如果有所进展,发现更大研究空间,我们又会申请纵向课题,寻求科研基金的资助;等到有了科研成果,我们又可以将其直接转化为横向课题。”张维欣说,这种直接面向市场的培养模式,动手能力没法不强大。
  很多成果因此应运而生。张维欣在辗转于不同工地现场时,发现地铁渗漏水的治理值得研究,于是申请了公司的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后,他申请了专利,然后直接将成果转化为产品。
  在张维欣看来,化学所的这种培养模式有着独特的优势,是未来研究生培养的方向。“用人单位都希望新人能够马上上手。因此,谁能尽量缩小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鸿沟,谁就有优势。化学所已经改制成企业了,要自己去市场挣钱养活自己,所以,学生一进所,就要跟着导师一起在市场上摔打,身份早变成‘准职场人’,与社会的要求已经相差的很小很小了”。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兵也说,化学所在坚持应用基础研究的同时,选的课题跟国民经济发展联系更密切,“这些课题往往是从行业中凝练出来的,瞄准的是行业里的新问题,学生始终跟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他们不会是书呆子,也不会只懂理论不懂实践。所以,我们研究生很抢手,他们不仅是理论水平高,技术水平也好。目前为止,我们培养的学生还没有找不到单位的。”
  正因为贴近市场,化学所毕业的学生就业观念都不一样。廖兵说,这里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愿意去企业,“因为他们更自信,到了企业后,薪酬会比到科研院所更高一些,成就感也会更大一些。很多毕业一两年,就成了企业里的科技骨干。”
  对于实践动手能力,张浴阳更是不在话下。在南海海域的科研和保护工作中,他早已练成了“一身武艺”:深海能潜水,海底会打锤,写得了论文,养得活珊瑚,一周3天在海上,比当地渔民还懂这片海洋。
  “虽然我们的学生是面向海洋学科培养的,就业面并不宽,但就业从来都没有问题。”南海所副所长詹文欢说,跟高校的培养模式不一样,一些高校的海洋学科连考察船都没有,做论文的时候只能从资料到资料,但南海所不仅有3艘科考船,还有好几个科考站,“我们的论文数据都是实地采集的原始数据,学生们做什么都要自己动手,经过这样系统全面的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会不受欢迎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