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3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1045
中国114就业网讯:
“你说我这样穿合适吗?”准备进入面试考场的时候,小卢(化名)站起来问记者自己的穿着还有没有问题,看起来她不太习惯这身职业装的打扮。
借来的套装明显有些小,她时不时拉一下衣服下摆;穿不惯高跟鞋的她,走路的时候有些趔趄;从耳边垂下的头发总让她有些不知所措……也许这是每个高校毕业生走进职场必备的身份转化。
二十分钟后,她走出了会议室,从包里拿出平底鞋换上。“说是等通知,不过我觉得机会不大吧,他们希望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如果是应届生的话,也要发表过文章,而我一次奖学金都没拿过。”
这是小卢正式意义上第二次参加面试,之前几次应聘均倒在了笔试环节,数次实习也均无疾而终。就业,对于地理专业的这位女研究生来说,是个头疼的事儿。
“之前对这个专业不了解”
在杭州街头一家冷饮店里,恢复成生活状态的小卢继续讲述着自己的求职经历,“我觉得找工作这回事,顺的人特别顺,不顺的人怎么都不顺。像我参加一些笔试总是过不了线,即使偶尔过线也是排名很后面。”
入梅的杭州空气潮闷,路边花木有些发蔫儿,小卢为了工作的事情,也有些发蔫儿。
1989年生的小卢是浙江省内一所师范院校的应届研究生,专业地理学。这个被公认为冷门的专业确实让小卢感到有些棘手,除了当地理老师,她很难想出与专业直接挂钩的职业了。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北大地理系更名为资源环境学院时,北大相关人士解释,改名的理由是因为社会上普遍对地理学概念模糊,导致大学招生困难,学生就业困难。此外,换上马甲的冷门专业还包括前身是数学系的信息与计算科学,地质系披上了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的外衣,采矿系改名为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等。
三年前考研的时候,小卢选择了国内一所顶级大学的地理专业,名落孙山后的她得到了现在这所大学的调剂资格。
“是直接去工作还是孤注一掷再考一年?”在接到调剂大学的录取通知的时候,她犹豫过好久,若选择前者,本科英语专业的她担心自己没有通过英语专业八级测试,找工作比较吃亏。
“那个时候我觉得地理应该更多和风土人情、旅游有关吧。”不过,刚读研没多久,小卢就对地理学失去了兴趣,“我这人是不是很能折腾?”她向记者吐了吐舌头,“现在想想,还是之前对这个专业不了解,不过我不后悔,反正读什么专业都差不多吧。”
课不多,导师“放养”式教学,让研究生小卢有些放松,“比起那些大学毕业就工作,每天喊累的同学,觉得很幸福。”谈起过去三年读研的生活,小卢的诉说有些平淡,“大部分时间都在上网吧,我也不打游戏,就是看看视频什么的,时间就过去了,寝室离食堂比较远,我也懒得去,还是外卖比较方便。”
“我这三年确实学习不怎么样,专业排名也比较吃亏。”她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我的本科专业是英语,读研的时候是地理学,本硕跨度比较大,如果找教师类的工作的话,对方要的都是本硕专业一致的。”
就像马年春晚上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的一样,小卢说不清三年研究生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她叹了口气,“三年时间好像一下子就过去了,完全没有准备现在就要离开学校了。”
“教师是保底选择但我没有资格证”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找到了工作,在临近毕业的一年里,小卢觉得自己错过了太多,也许对找工作的准备做得细致一点,可能现在的自己不用常叹气。说不上是不是因为第一次穿正装而感到别扭,小卢总有些隐隐不安。
小卢不是没有规划过过自己的职业,她告诉记者,从专业角度来看,无论是自然地理方向还是人文地理方向,就业还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但自己专业排名比较低,在成绩上没什么优势。“其实我一开始是不愿意去当中小学老师的,我觉得学生们太吵了,管不住,而且我觉得教师工作比较死板,收入太低,比较无聊。”但是,随着找工作中的屡屡碰壁,教师也被小卢列入了保底的选择。
起初,小卢首选的工作是去公司做营销,经常上网的她,对此充满了向往。“我觉得南方市场机会比较多吧,经济发展好,赚钱的机会也多,去公司做销售也能锻炼自己。”不过事与愿违,小卢尝试了几家公司实习,都因为业绩太差没有留下来。
除了自己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之外,她觉得,用人单位的地域歧视也是个重要原因。
“就像宁波的一些公司,他们还是希望用本地人的,我没有男朋友,又是外省的,都觉得我留不住。”实习期间小卢看到其他本地实习生多少会利用本地人脉资源完成一些业务,自己既羡慕,又鄙视,几家单位都是提前结束了实习。
“我觉得工作是一个人的事情,为了一份工作去求亲戚朋友不值得,相比之下还是当老师比较好吧,不用求人,又没有业务压力。”教师这个保底选择最终被小卢视为最佳选择。
“我按照地理老师的岗位求职,去年12月,(浙江)省里面有个师范类专场招聘会,不过他们说我本科不是学地理的,不符合他们的专业要求。然后我没有办法,去报英语教师的岗位,但是他们又说我多读了三年研究生,不能算是应届生了。”
说起自己本硕的专业衔接问题,小卢觉得很无奈,“明明现在社会都在强调复合型人才,为什么还要讲究教师的本硕专业一致,如果是做学术的话,领域跨度越大不是越好吗?”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问题,我还没有考出教师资格证。”犹豫了一会,小卢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读研的时候,全班组团都考了教师资格证,不过大家都没告诉我报名的事情。仓促报名后,当时也没想过有一天会做老师,准备也不足,就没考上。”
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又增加了28万,可谓更难就业年。小卢自嘲,赶上了“好时候”。
“回去没面子还不如不读书的混得好”
虽然在浙江求职屡遭“滑铁卢”,但小卢从未想过回北方家乡工作,在她看来回去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家里亲戚朋友希望我来到东部沿海读大学可以留下来,这样也显得‘高大上’一些。”小卢缩了缩脖子,不好意思地笑笑,“回去的话,觉得没面子,还没有那些不读书的同学混得好。”
近日,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张“一个人的毕业照”,这张“高冷炫酷”的照片在网络上被疯狂转发。日前,薛逸凡通过北大新闻中心回应,七月底,她将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生物学硕士。
媒体披露,其实,她还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环境生物学硕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古生物学博士等院校的offer。
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出国再进修是最好的选择吗?进修之后该怎么办呢?小卢不禁疑惑,但出国的念头也在她脑中萌发。
接受记者采访当天,小卢刚接到一份杂志社地理编辑工作的面试通知,“我还是再试几家杂志社或者出版社吧,也许编辑这个工作比较适合我,性质比较宅一些,也不用和人打交道。如果不行的话,我就不找工作了,准备一下出国读书吧。”小卢一口喝掉了杯子中的冷饮,但是对于出国读完书之后的打算,这名冷门专业的宅女显然还没有考虑过。
本文由中国114就业网http://www.zg114jy.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