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企业入驻院校入驻 全国服务热线:010-80788512

总站

 我的位置:首 页 > 就业指导 >  就业政策 >发布新职位

“二孩时代”更要守护就业公平

2016-12-0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3003

【编者按】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有了生二孩的意愿,但一些女性由于工作问题想生却不敢生。也有人怀上二孩却遭遇来自工作单位的种种压力,“排号怀孕”“计划怀孕”等新闻屡见报端。与此相伴的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担心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性别歧视加剧。  “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求职者就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出现女性“生二孩”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何在?如何从思想观念、顶层设计、社会保障等方面减少

【编者按】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有了生二孩的意愿,但一些女性由于工作问题想生却不敢生。也有人怀上二孩却遭遇来自工作单位的种种压力,“排号怀孕”“计划怀孕”等新闻屡见报端。与此相伴的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女性担心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性别歧视加剧。

  “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求职者就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出现女性“生二孩”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何在?如何从思想观念、顶层设计、社会保障等方面减少不利影响?第30期“议事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周腊元及相关人士,会诊新的就业歧视现象,为缓解女性就业难,进一步实现就业公平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采写记者:罗鑫




“二孩时代”就业歧视现象增多

 

  大学毕业生入职后的十年可以说是事业的“黄金时期”,多数女性在这段时间内怀孕生子,加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耽搁的时间由此延长,一晃“黄金时期”就变成了“麻烦时期”


  武汉理工大学的女大学生小刘明年即将毕业,这个冬天跑了几场招聘会下来,她感受到的是与低温天气一样的丝丝寒意。是否已婚、近几年是否有生育打算等问题成为招聘企业关心的问题。让她倍感挫败的是,过关斩将后,有的企业最终还是在面试环节对男生进行了倾向性录取。

  孕期、产假期、哺乳期……当女性“三期”遇上“就业难”,包括不少大型国企在内的单位更愿意选择招聘男生,更不用说对成本锱铢必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大学毕业生入职后的十年可以说是事业的‘黄金时期’,多数女性在这段时间内怀孕生子,加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耽搁的时间由此延长,一晃‘黄金时期’就变成了‘麻烦时期’。”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告诉记者。

  这位人力资源专员表示,“三期”内企业方面涉及的支出和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是实际的成本。“三期”的女员工不能降薪、不能辞退,但是也不能干活,这让企业进退两难。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周腊元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是减缓中国老龄化和积攒劳动力的重要措施,但由此也产生更多女性就业被不公平对待的现象。二孩政策出台以后,满足条件的已生育女性可能选择再次怀孕,对工作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未生育过的女性也有可能在将来选择生育二孩,这样一来就会休两次“产假”,带给企业更大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可能会更加偏向于没有“三期”的男性员工,产生对女性职工的就业歧视。

  周腊元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就业歧视现象有加剧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招收女性的岗位数量减少。尤其以往招收女性明显较多的行业都发生结构“反转”。二是合同期缩短。一些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将五年合同期缩短至一年或两年,女性职工怀孕后就有被辞退的风险。三是进入关键重要岗位更难。企业以女性生育后影响工作状态,没有工作热情为由,拒绝进行提拔。

  有一家民企职员在网上称,女员工在该企业得到“特殊待遇”,因为企业有不成文的规定:二孩政策出台前,女员工入职一年内不能结婚,两年内不能生孩子。二孩政策出台后,该企业对已婚已育女员工又增加间隔生育期的“限制条款”。周腊元说,生二孩后产生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成本就不小,如果作为收入来源的工作又发生变故,那么生育的意愿就会大大降低。

  有专家指出,2016年出生的人口中,属于因“全面二孩”政策而出生的孩子数量并不多,更多是“单独两孩”政策的效果。“全面二孩”的效果要到2017年才显现出来,到2018年达到出生人口的最高峰。也就是说,明后年扎堆生二孩的问题可能会更普遍,部分用人单位的压力可能还会更严重。




“额外成本”应该多方分担

 

  在全社会享受生育政策改革带来的成果时,如果让女性群体独自“负重前行”,无疑是非常不公平的。全面二孩的实施将改善当今我国人口结构某些不合理的方面,是利国利民之举。不应当因生育二孩而影响女性的劳动权益


  湖北一家医院的护士小陈(化名)三年前生了一个儿子,二孩政策后想给儿子添个妹妹,从而“儿女双全”。尽管怀孕好几个月,她仍然坚持上班,因为身边有好几个正式职工怀上二孩,她本来就不是具有编制的正式工,因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待工作格外谨慎。

  不仅是医院,不少高校也感受到来自扎堆生育二孩的压力。湖北一所高校文科院系的负责人为扎堆生育感到非常头疼,“本来这个专业女学生就多,近几年招收的也是女博士,干了一两年就打算要小孩了,再遇上二孩政策,已生育过的女教师也启动二孩计划。排课非常棘手,只好一名教师当两个用,顶多个课程。”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北一家高校不得不通过院系调配来缓解扎堆怀二孩的问题。

  然而不少用人单位并没有这家高校如此人性化,于是怀孕二孩后绩效奖金被扣,面临解聘风险;签订承诺书,要求按照计划怀孕,违反者主动辞职;限制怀孕的二孩员工名额,下发生育指导性计划等新闻屡见报端。           由此一些企业对于女员工的态度逐渐转变成“不用、尽量少用”,因为撇开两次休产假的薪酬成本不说,一些女职工因为生孩子后请假、误工等情况变多,精力、注意力也不及从前。可是用人单位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措施对女性员工怀孕进行限制,不仅涉嫌违法,更无助于问题解决,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并不是长久之计。       

  造成“二孩时代”就业歧视加剧的原因要从根源上找。传统观念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在人们的头脑中,男性一般会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女性则更多地强调她们应该承担家庭责任。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女性就业时的职业选择和招聘方对求职者的选择。

  再一个是就业市场某些领域中女性求职者长期供大于求,无疑加剧了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各种就业歧视的产生。

  最后是企业追逐利润的原因。女性在就业上一直存在性别劣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女性未来结婚、生育需要企业来承担其休假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但是作为一直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的经济人”,考虑到现实中女性员工怀孕和生育期间带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拒绝录用女性员工或者倾向于雇佣已经生育的女性。

  周腊元认为,在全社会享受生育政策改革带来的成果时,如果让女性群体独自“负重前行”,无疑是非常不公平的。全面二孩的实施将改善当今我国人口结构某些不合理的方面,是利国利民之举。不应当因生育二孩而影响女性的劳动权益。缓解“二孩”政策对女性劳动权益带来的负面影响,亟须探索出一条解决之路。




完善政策配套,开启“孩动力”

 

  鼓励生育、提高劳动人口数量本没有错,而因女性员工生育产生的各种成本也不能只让企业来负担。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完善政策配套引导企业保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利


  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鼓励生育、提高劳动人口数量本没有错,而因女性员工生育产生的各种成本也不能只让企业来负担,如果只让企业负担,后果必然是女性的就业和晋升机会越来越少。

  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引导企业保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利。具体来说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在不少国家,生育被视作为国家、社会做贡献,而不仅仅是育龄妇女个人的事情。为鼓励生育出台政策,不仅育龄妇女的就业权得到保障,而且孩子从幼儿园到成年教育等费用得到减免,减轻养育孩子的成本和压力。

  二是完善政策配套。国家出台二孩政策后,由此衍生出的一些问题亟待政策解决。如果现有政策不做有针对性的调整,不想办法降低用工企业负担的话,用人单位肯定优先录用没有此项成本消耗的男性。对于用人单位侵害生育二孩女性劳动权益的,可以出台细则进行约束,加强监管。设置有操作性的规定,譬如除了一些特殊岗位,招收女职工的比例不得少于一半等。

  三是为企业减负。一些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现行的生育保险参保率较低。生育保险费率可以适度降低,进一步提升生育保险征缴面。与此同时,企业也需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

  四是加快立法。尽管我国《劳动法》规定,妇女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对招聘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无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制,现有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还有专家认为,促进“二孩政策”红利显现,一方面应该落实《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保障女性职工的合法权益,为生育权受到不法侵害的女员工提供法律援助,提高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对女职工权益实行制度兜底,对用人单位有女职员休孕假、产假的,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帮助用人单位解决因为员工怀孕和生育所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为用人单位减轻负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