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企业入驻院校入驻 全国服务热线:010-80788512

总站

 我的位置:首 页 > 就业指导 >  公告政策 >发布新职位

人社部新规明确:预备技师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待遇

2016-12-1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2481

央视网消息: 近日,人社部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人社部第一个关于技工教育的五年规划。《规划》首次明确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全国技校年培训量500余万人次 但中高级技工人才数量不足2015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45所,其中,技师学院434所,在校生322万人,就业率达到97.4%,骨干院

央视网消息: 近日,人社部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人社部第一个关于技工教育的五年规划。《规划》首次明确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

全国技校年培训量500余万人次 但中高级技工人才数量不足

2015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45所,其中,技师学院434所,在校生322万人,就业率达到97.4%,骨干院校就业率达到100%。同时,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量达500余万人次。

目前,我国中高级技工人才数量不足、缺口较大,专业技能人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高技能人才地区和产业分布不均衡,使得某些高水平、高质量的工业设计只能停留于完美的图纸上。这不仅制约着单个企业的发展,更对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严重些说,甚至使得民族工业的崛起缺乏坚实根基。

中央多次提出要重视高技术人才培养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今年12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高技能人才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和优秀代表,是创新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凯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

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形成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此次《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形成办学规模适合市场需求,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校企融合贯穿办学过程,教学改革实现工学结合,实习实训与工作岗位紧密衔接,技能人才培养层次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规划》提出六大发展目标

《规划》简要概括了全国技工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明确“十三五”时期技工教育的指导思想,着重强调根本要求、发展导向、培养核心、办学理念和发展目的。提出了坚持统筹规划、坚持就业导向、坚持内涵发展、培育工匠精神的基本原则以及“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健全、管理更加规范、质量持续提升、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化”的六大发展目标。

《规划》针对六大目标提出相应措施

① 统筹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技工院校结构,大力发展技师学院,支持行业企业办和民办院校发展,稳定学制教育规模。

② 明确技工教育必须服务就业创业、服务技能人才发展、服务脱贫攻坚、强化国际合作交流等要求。

③ 从规范技工院校内部管理、学制、学籍、资助和督导评估等方面提出要求。

④ 加强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科研教研、师资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⑤ 坚持校企合作、高端培养、标准化发展等特色。

⑥ 从政策、资金、项目、宣传等方面,引导各地、各行业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支持。

《规划》首次明确技校毕业生与相应学历毕业生同等待遇

① 首次明确提出技工教育10项主要发展指标;

② 从技工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同纬度,提出六大发展目标,并相应地提出具体措施;

③ 提出把培育工匠精神作为技工院校重点教学内容,贯穿技工教育全过程;

④ 强调增强技工院校主管主办单位对技工教育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强调人社部门在落实规划过程中的主体责任;

⑤ 坚持高端引领,提出大力发展技师学院、实施技工教育高端引领计划,着力培养大国工匠;

⑥ 首次明确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

⑦ 明确技工院校比照同层次职业院校标准落实经费;

⑧ 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分别对脱贫攻坚、国际交流合作、教材建设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⑨ 更加注重规范办学、规范管理,首次从五个方面系统地提出规范性要求;

⑩ 更加注重基础工作,对招生、专业建设、教研教改等方面提出要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