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企业入驻院校入驻 全国服务热线:010-80788512

总站

 我的位置:首 页 > 就业指导 >  就业政策 >发布新职位

从“喷洒”到“滴灌”:高校就业服务当精准发力

2016-12-2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2832

●走出不分层次、不分群体、不分阶段的“大而全的职业教育”阶段,开辟一条既全覆盖又差异化、既提高综合素质又优化专项技能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新路径。  ●个性化的就业服务,需要改变以往高校大把抓的工作思路,搭建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并有效拓展高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对接。  ●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毕业季的“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经过大一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大二锁定兴趣职业,大三提升职业素养与技能,大四掌握求职方

●走出不分层次、不分群体、不分阶段的“大而全的职业教育”阶段,开辟一条既全覆盖又差异化、既提高综合素质又优化专项技能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新路径。

  ●个性化的就业服务,需要改变以往高校大把抓的工作思路,搭建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并有效拓展高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对接。

  ●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毕业季的“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经过大一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大二锁定兴趣职业,大三提升职业素养与技能,大四掌握求职方法并初步完成角色转换的全过程。

  从最初的迷茫与焦虑,到最后被好几家大型企业认可,最终与一家国内知名航空公司签约,南开大学2017届毕业生杨鹏飞在这个求职季,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喜悦。

  因家庭经济原因,杨鹏飞没有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而是选择直接就业。但在复杂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作为本科生的自己,与硕士、博士和一大堆“海归”毕业生相比,特色和定位究竟在哪里?简历该如何准备?求职面试的过程中,该注意哪些问题?一旦找工作不顺利,该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科学调整心理预期和求职方向?这些问题,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杨鹏飞,也困扰着如他一样,首次面临求职的应届毕业生。

  为此,南开大学在今年推出全新就业管理系统,精准记录每位毕业生的个人情况、求职意向和求职动态,每天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意向,向毕业生推送个性化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辅导员、班导师和职业导师,为毕业生提供线下的求职指导。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复杂严峻,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不仅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还要提高服务的“精准性”与“个性化”,将就业方向与学生个人的能力和兴趣相结合,在提升“就业率”的同时提升“就业满意度”。

  从“喷洒”到“滴灌”,在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互联网时代,高校就业服务当精准发力。

  把握“个性化”与“差异化”,就业帮扶精准服务

  每位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方向、能力水平都不同,如何走出不分层次、不分群体、不分阶段的“大而全的职业教育”,开辟一条既全覆盖又差异化、既提高综合素质又优化专项技能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新路径,需要高校重新定位思考。

  南开大学推出“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就业管理系统”三位一体全新的信息化平台,根据系统记录反馈的学生求职期望和求职行为数据,即时推送个性化招聘信息和定制化帮扶活动,形成了学生就业过程动态监测、就业数据即时反馈和精准帮扶即时送达的实时联动的管理模式。

  江西财经大学则推出“通识型”“嵌入型”“精英型”“职业型”等不同类别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在校学生、初创企业者、准创业者,设计不同的培养体系和职业发展规划。一方面,扩大教育覆盖面,另一方面,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和“个性化”。

  北京交通大学注重把握学校的特色,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方面,强化特色概念,让每位毕业生都“与众不同”。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介绍,“学校以轨道交通学科为特色,开展‘三类人才’创新教育实践,鼓励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就业工作。通过科教融合开展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满足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工程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满足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发展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通过学科交叉开展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满足轨道交通大系统高度集成对知识复合型领军人才的需求。”

  为此,学校以创业项目大赛为龙头,以创业园建设为抓手,对创业项目系统指导、精准帮扶,形成了“全程指导——竞赛选拔——支持保障——项目孵化——精准帮扶”的一体化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探索个性化的就业服务,说来不难,执行不易。需要改变以往高校大把抓的工作思路,搭建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并有效拓展高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对接。”不少高校负责人认为,“强化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的精准关照,推进就业创业精准发力,高校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完善课程体系,让就业创业课程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几天前,即将于明年6月毕业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姚怡云收到了国内几家知名媒体的笔试和面试通知,谈及求职经验,她笑着说,“唯一称得上的经验就是有备而来。大学四年,学校始终在帮每位同学为自己的求职目标做准备。”

  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毕业季的“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经过大一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大二锁定兴趣职业,大三提升职业素养与技能,大四掌握求职方法并初步完成角色转换的全过程。这就需要高校不仅帮助每位同学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提供贯穿整个本科培养阶段的全程化职业教育课程,让每一位同学对个性特征与行业需求有更为清晰的把握,不断发现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目标职业之间的差距,从而适时调整,接近梦想。

  四川大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并落实到学校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与能力培育、国际化教育等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力求为毕业生提供强有力的双创服务供给、风险投资供给、企业孵化供给、创意实现供给、成果转化交易供给。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约2亿元用于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术研究型、创新探索型、实践应用型三大类课程体系,推进“启发式讲授、探究式讨论”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创新创业实践占实践教学比重的50%以上,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川大,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是开店、办企业,而是要让学生创事业、成就人生绩业。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真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认为。

  在北京大学,多层次精准化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围绕“四个匹配”开展——以信仰匹配、素养匹配、兴趣匹配、供求匹配作为工作体系,实现课程与学科专业的融合和联动,建立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和精准对接机制,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求长期精准匹配。

  “为了推动大学生更好就业创业,我们把就业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北京外国语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演讲、辩论、跨文化交际等实践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一系列综合素质,为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推动人才跨学科培养,使得学生跳出单一学科的思维模式,养成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创业理念,让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主力军

  近几年来,在“双创”政策的推动下,大学生创业热情空前高涨。高校在创新创业工作中如何培植学生的创业理念,精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也成为高校面临的挑战。

  拥有9个实用新型专利,多次获得省部级建模竞赛奖励,武汉大学大四学生姬翔,以44个创新学分成为2015年全校获得创新学分最多的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这样说:“创新学分奖励制度让我更加积极地进行发明创造和科研创新,对于培养我的创新思维有很大帮助。”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武汉大学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训练、科技创新、科研训练等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搭建“创客空间”等全方位服务平台,通过联动对接、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支持师生、校友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和科研成果转化。

  “从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创业团队孵化器到珞珈创意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学校为学生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创新创业扶持链条。”武汉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应惟伟介绍。

  与武汉大学的做法相似,2016年春季开始,天津大学的宣怀学院面向学生设立创新创业方向的双学位。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介绍说,学校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众创空间,面向不同群体,形成以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学生职业发展咨询室、品牌讲座、精品竞赛、参观企业为主要内容的“职通未来”就业竞争力提升计划,结合“辅导员+”模式,为学生提供全周期、个性化、互动性的就业教育和指导。

  对于如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少高校负责人强调,一是从教育环节、教育过程入手,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推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高端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二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在评价周期上兼顾近期和长远,在评价取向上重视质量和贡献,给各学院自主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式,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让高校在提升就业率的同时,探索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率的方法与路径,同时确保“扶上马,送一程”,不仅关心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还关注岗位适应性。采访中,不少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普遍认为,面临新形势,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还需要进行更具创新性的探索与尝试。

  (赵婷玉、欧媚参与采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