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0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3344
记者近日在四川等多地调研了解到,当地采取各类措施帮扶中老年返乡农民工加快融入社会,给项目、给技术、给资源……让中老年农民工真正“归巢”。
旅游业成返乡农民工就业“蓄水池”
在宜宾市长宁县,为了搞旅游,这里正在铺设新的村道,一座大桥正在修建,数十位当地村民正忙着铺设沥青路面。长宁县是省定贫困县,贫困人口有2.3万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也带动了当地的40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工返乡就业。
记者看到,10多位当地村民正在景区内工作,有的在栽种花苗,有的在修建花枝。长宁县蜀南花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德志告诉记者,看见家乡的发展机会,许多原来在外务工的村民都从贵州、攀枝花等地回到家乡,在景区务工和从事旅游相关的工作。
60多岁的姜碧琼正在使用割草机修建草坪,在花海景区,还有许多像姜碧琼这样年龄已高,在外务工困难的村民找到了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
40岁的村民周万莲正在种植花苗,看到记者过来,她笑着招呼记者:“快帮我们拍张照片。”“这里多好,我们要建设好我们的家园。”周万莲以前在上海和厦门都打过工,现在她在景区内工作每天能够有70元的工资收入。
记者了解到,旅游正在带动“造血”,让返乡的中老年农民工有了盼头。四川正在86个连片贫困地区和510个贫困村中实施旅游产业扶贫项目,推动13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241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和1206个民宿旅游达标户的创建。
技术帮扶点燃回乡激情
“这200多亩猕猴桃树正在抽枝,后年正式投产,投产后一年可以收入200多万元。”望着满山遍野绿油油的猕猴桃新树藤,代福兴憧憬着他的“创业梦”。出生于沐川县永福镇万寿村的代福兴做了十几年建筑生意,他说,长年漂泊在外,他内心其实一直很想回乡干一番事业。2012年,沐川县开始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他感觉回乡创业的机会来了。
“刚开始准备发展猕猴桃,我心里还不踏实,因为资金投入大,又不懂技术。”代福兴指着还未正式投产的猕猴桃树说,“在这时候,县农业部门给我们讲解国家富农政策,还从建设规划、种植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指导,去年,我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建起标准化的猕猴桃园200多亩。”
走进猕猴桃园区,种质园、苗圃园、品比园、生产园“四园”配套,水泥作业道、水管、有机肥管纵横交错,太阳能(5.720, -0.05, -0.87%)杀虫灯、节水灌溉喷头、蓄水池、沼气池等现代农业设施十分抢眼……“多亏有这些设施,虽然遇到今年这样的干旱,但这些树苗仍然主杆粗壮、叶子肥实。”
“以前我们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放羊式管理,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入还不到1000元。现在,除了每亩地每年有400元的土地流转费,到他园里务工,一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正在生产园里整理猕猴桃树藤的村民兰应光一脸喜悦,“全村人都很感谢代福兴,他不仅给大家带来了‘票子’,还让大家见识了新设施、新技术,大家都盼望着跟他一起致富”。
如今,技术帮扶正点燃中老年农民工的回乡激情。据成都调查队农民工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成都市43.4%的农民工接受过相关技术及技能培训,较上年增加11.7个百分点。
公益岗位让农民工就近有事做
天刚刚蒙蒙亮,在雅安市荥经县新添乡庙岗村,53岁的孙久珠已经拿起扫帚在打扫卫生了。她是庙岗村的清洁员和网格员,平时负责打扫卫生、巡查隐患等工作。
“每个月300元钱,工作不累,有事情做,就在家门口,很方便。”孙久珠说。
之前,孙久珠常年在广东、浙江等地打零工,日子漂泊无依。在外飘荡近30年,什么工作都干过。孩子慢慢长大了,孙久珠和老伴决定回到老家安家。
“出去20多年了,回来感觉变化好大。”孙久珠说,刚开始回来还有些不适应,觉得在乡下自己什么都干不了,年纪大了种地也不行,又不好做买卖,有点担心以后怎么办。
“还好,政府了解情况后,给我安排了清洁员和网格员的农村公益性岗位,有事情做了,就不担心了。”孙久珠说。
记者了解到,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四川力求通过免费培训、专场招聘、扶贫基地吸纳、公益性岗位等多个渠道,让中老年农民工回乡留得下、有事做。
甘孜藏族自治州就业局局长何海说,甘孜州大力开发地质灾害预警、森林防护、乡村道路维护、保洁绿化等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州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2万人。
四川省人社厅数据显示,2016年,四川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达79.7万人,其中就业培训13.2万人。
(本版稿件均由记者邬慧颖、董小红、吴帅帅、孙清清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