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4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5632
黄昱畅为山里的孩子们讲课
“我们要带着孩子穿越千里,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昨日,一条《支持山区孩子跨越1000公里》的众筹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引起了不少网友 关注。发起众筹的是在云南、广东两省支教的6位华中科技大学(微博)毕业生。其中的黄昱畅,2012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被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博)硕博连读,去 年6月,已经博一的他,选择退学赴云南支教。
“老师你在哪里读的书,怎么知道这么多?”
黄昱畅介绍,此次他们会从6所学校中挑选12位表现优异的孩子,于1月26日至2月1日在武汉进行为期6天的游学课程。孩子们不仅会在华中科大(微博)校内参观实验室、听讲座,同时还会由人文学院的老师带领学生品味武汉的历史文化古迹。
团队6个成员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无论是华中科大还是武汉都是他们熟悉的地方。同时,武汉高校云集,浓厚的教育氛围也是他们将游学地点选在武 汉的原因。“和孩子们共处时,他们总会问,老师你在哪里读的书,怎么知道这么多?”黄昱畅说,他们要把学生带到他们读书成长的地方看一看,也让孩子们更有 动力走出大山。
“这次游学经历一定会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只等未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黄昱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因为资金有限,他们只能在每所学校中挑选2位学生代表,但他们对外面世界的察觉一定会影响整个学校甚至整个村庄教育观念的转变。
想带着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你这里掌握得还不够。”
“老师,差不多就行了。”
这是支教老师们与学生之间经常出现的对话。“支教前,我们以为山区孩子对知识是渴望的,去了之后才发现,对学习价值的认识才是山区最缺乏的。” 团队成员冯嘉敏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班里有一个学生有特别强的绘画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坚持画画,她将学生的画作张贴在教室供大家欣赏。但没过多久,学生的积 极性就没有了,问其原因才知道家里人认为无论是读书还是画画都没啥用,不如回家种茶一个月也能有几千块。
“很多学生到过的最远地方就是县城,因为对外面不了解,所以不敢去向往。”成员黄昱畅也有类似的感触。“所以我们要带着孩子们穿越千里,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6个成员商量后,他们决定带着孩子们来武汉游学。
因资金有限,他们决定发动网友一起筹资。5日22时,他们将《支持山区孩子跨越1000公里》的帖子上网后,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有470余位网友众筹2万余元资金。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包括交通费、课程经费、食宿费在内,他们此次共需要筹集67165元。
退学去支教,半年后仍不悔当初选择
黄昱畅在去年6月份办完退学手续后,就去了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可口可乐希望小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涯。问起为何会放弃攻读博士而选 择支教,电话那头的黄昱畅笑着说,从硕士转博后,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但或许自己并不合适。”读了7年生物学的黄昱畅决定尝试另 外一条路走走看,“我想找到一个既能帮助别人也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而支教是最好的选择。”目前支教半年的黄昱畅一点都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太喜欢这里 了。”
前两天,他花一天的时间步行20多公里的山路,走了3个村子去学生家里家访。“很多家长(微博)告诉我,他们中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有走出过村子,没想到我们还会带孩子去遥远的武汉。”每到逢年过节,学生们总会拽着黄昱畅的衣角,争着抢着让他们的黄老师去家里吃饭。
“村子几乎是与外界隔绝的,他们淳朴善良,但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他们视野上的狭隘。”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他们心里的“读书无用论”是因为他们不 了解造就的,我们希望他们能在了解之后做出更好的选择。“点燃内在的动力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会让孩子们收获更多。他们跨越这1000公里,不仅是空间上的 距离,更是他们从不自信走向自信,从动力不足到追求卓越的距离。”黄昱畅说,不奢求孩子一定要以留在大城市为目标,但希望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什 么。(记者 张维纳)
扫描二维码关注“考研圈”微信,每天推送考研最新资讯及备考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