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8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3848
“国考”报名于10月16日8:00正式开始。近年来,国考热度年年攀升,参加考试人数从2003年的8.76万人暴增到2013年的111.7万人,其关注度俨然已经超过高考,成为“中国第一考”。在浩浩荡荡的“国考”大军中,应届大学毕业生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现在,越来越多的聊城大学学生将“考公”纳入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已步入社会的在职人员,也将“考公”作为一种业余的尝试,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毕竟考上公务员,可以比现在生活的更好”。 记者 王健
临近毕业,两手准备
来自聊城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小鹏,今年升入大四。“大四了,马上就要面临就业,是到了为自己今后打算的时候了。”小鹏告诉记者,自己班里的同学很多都参加了今年的国考报名,比例达到了60%。这两天,同学见面的问候语都改成了“你报的那个职位啊”。“基本上不考研的同学都报名了,还有就是即使考研,也会参加公务员考试,这是两手准备嘛,多给自己留条后路。”小鹏自己也是两手准备,一是考公务员,二是找工作。
早在暑假期间,小鹏就开始着手准备公务员考试。现在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小鹏计划着先复习书上的知识点,然后限时做历年真题。对参加培训班,小鹏不以为然,“培训班用处不大,我周围的同学参加培训班的也不多,大都是每天泡在图书馆。学校里时常也会开展公考专题讲座。估计社会上的在职人员参加国考的话,报培训班的会比较多。”小鹏用手机上网查了一下,有些无奈:“我那个职位通过审核的有286人了,计划仅招1人。哎,估计酱油了。”
据小鹏介绍,聊城大学大四学生大多有三种计划:考公、考研、求职。“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同学直接创业。”谈及未来的人生规划,小鹏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能考上公务员最好,会在岗位上工作几年。看具体的晋升机会,如果机会不大,会利用所学的社会经验和积累的人脉进行创业。考不上公务员的话,就先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有合适的工作就不错了。上了班,走向社会,自己的看法、思想肯定会有所变化,更加贴近现实。等时机成熟之后,还是会选择创业。”
在大学中,类似小鹏的同学不在少数。可以说,小鹏是众多即将走出校门、走上社会的学生的一个缩影。
社会在职,仍要公考
小凯已经毕业三年,现在就职于某网络设备公司,负责销售工作。今年的“国考”也已经报名了。
按理说,小凯的工资收入都还不错,之所以加入“国考”大军,就是看中了公务员的稳定。“像我们这种工作,需要全国各地到处跑,太耗精力。刚毕业时,血气方刚,自认为到处出差很是过瘾,就当是旅游了嘛。可是现在不行了,家里一直催解决个人问题。想想也是,一旦结婚,就应有个稳定的工作了。”小凯对记者说,公务员是“铁饭碗”,这是大家公认的,待遇什么的也都特别好,所以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不论国考、省考,小凯都会参加。
“参加归参加,说实话,自己都没怎么认真准备,这不毕业都三年了,参加的考试也不少了,但每次都是‘重在参与’。”小凯这次报考依然没有认真准备,前几天刚在书店买了本书,一直放在家里“成了摆设”。
记者调查了解到,大多数报考公务员的社会在职人员,是对自己现有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待遇、社会地位、以及工作环境不满意。
相关链接:
理性报考,切勿跟风
如何正确选择职位就成为考生们最关心的事情,那么,如何选报适合自己的职位呢?
第一,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到地市基层去锻炼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些职位相对来说竞争性较小,录取几率也比较大。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报考,不要跟风。如果是应届生,一些有基层经验要求的职位就不要考虑了。平心而论,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如果硬要进入需要工作经验的部门里,要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的。经验可以积累,从基层做起也不失为一种锻炼自己的好方法。另外,对一些热门职位要尽量避免跟风争抢,报考的人越多,录取的可能性就会越低。
第三,要尽可能从所谓的争论当中摆脱出来,并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做出正确选择。具体的做法如下:1.先问自己要不要考,如果要考就要顺应今年的政策。2.要问自己如果报考,报考的一些基本原则有没有确立,要把很多要素组合起来,综合考虑。3.如果决定报考,要将自己的工作与学习进行统筹规划,以防止自己在艰难的备考过程中狼狈不堪、没有头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