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4515
近日,英国商会前任执行总监Ian Crawford在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举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发展”论坛上,分享了自己多年来所总结的外企在上海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遇到的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如缺乏创新、对各种问题没有突破性的解决思路,墨守成规等。
应届生应聘外企失败的三个原因
Ian Crawford说,很多英国商会的外企招聘负责人反映,在中国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终没有录取该学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缺乏创新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创新产品和服务,而且要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新思想和创造力是很多学生所匮乏的。
不能勇于提出建设性意见
很多学生怯于表述个人观点、挑战现行规则。在案例阶段,许多学生在讨论中不敢勇于表达个人意见。实际上,员工必须能够对现有理念和议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此同时也要勇于挑战现有规则。外资企业的管理层渴求此类人才,也会以积极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员工的建设性意见。
难以适应团队协作
提及团队工作,每个学生似乎都觉得自己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但在具体到团队协作上,特别是涉及多部门的团队协作上,他们难以发挥如下的个人能力:自信、鼓励队友、发展他人观点。团队协作需要真诚倾听所有成员的意见,在支持他人观点的基础上实现共赢。
Ian Crawford认为,毕业生要提高自己在上面三个方面的能力,需要到国际化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和锻炼。随着中国更多的企业登上国际舞台,国际化的人才非常紧缺。
两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途径出现新变化
谈到国际化人才,人们经常想到的就是到海外的国际化氛围中进行熏陶。目前,步入国际化,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中外合作办学,一种是直接留学。两种途径都在进行演变:
中外合作院校:国际学生比例在提升
对那些难以在短时间内容融入海外文化的学生而言,中外合作院校是一个非常好的过渡;此外,中外合作院校,不至于让学生太脱离中国环境,留学之后,回国就业相对容易。
不过,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的学习毕竟不是纯正的海外生活,无法感受国外的氛围。虽然有部分时间在海外攻读,但毕竟在国外待的时间太短,难以真正的学习到多元化的文化交流。
据中英国际学院的执行院长高岩介绍,目前学生选择攻读的路径中,2+2的方式最多。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方式在海外求学时间较短的“短板”,很多学生选择本科连读研究生的方式,延长在海外留学的时间。此外,很多中外合作院校,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国际学生的比例。如中英国际学院,从去年开始专门设立国际部,招生国际学生。去年招了50名国际学生。今年,国际学生有望翻一番,达到100名。
上海纽约大学等国际合作院校的出现,将有望突破目前中外合作院校普遍存在的“短板”。
直接留学:预科国内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学分转移课程、预科课程发展迅速。对于很多家长担心孩子难以融入海外教育体系和文化的问题,这些课程的出现,是一种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