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企业入驻院校入驻 全国服务热线:010-80788512

总站

 我的位置:首 页 > 就业指导 >  职业规划 >发布新职位

大学生就业准备凸显重要性

2013-12-0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3592

我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完成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设计的就业门槛越来越高,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苛刻的挑选。这时,就业准备就成为就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人才需求在对接上已出现严重偏差。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抱怨优秀毕业生难觅、招聘到岗的大学毕业生不好用、职场新人适应力差。因此,有识之士

  我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末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完成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设计的就业门槛越来越高,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苛刻的挑选。这时,就业准备就成为就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人才需求在对接上已出现严重偏差。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抱怨优秀毕业生难觅、招聘到岗的大学毕业生不好用、职场新人适应力差。因此,有识之士指出,要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准备问题,科学的方法是以社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入职一年内职场新人应必备的职业素质进行调查,提出相应措施,改善大学生就业准备现状。


  大学生就业准备整体不足


  前不久,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以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大学生三类不同人群为受访对象,提取出入职一年内职场新人的必备素质,从做人、做事、自我管理、职业心态四大方面入手,评估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程度。


  第一,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程度不高,总体平均就业准备度为56%,处于“一般”水平;仅不足四成的大学生就业准备度达到 “良好”水平;六成以上的大学生就业准备度在 “一般”水平,其中竟有41.54%的大学生就业准备度处于 “警惕”水平。可见,面临严峻就业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达到良好的准备状态。


  第二,大学生就业准备度在年级上呈现出了显着性差异。大一和大三高于大二和大四,且大一的显着性高于大四。这与大学生所处的年级状态有关,相比于大二、大三特别是大四的学生,大一学生新进入校园,满怀憧憬,充满朝气和斗志,乐于尝试和接受各种新生事物,学习状态较好。由此可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更加重视对大二学生,特别是大三和大四学生就业准备状态提升的问题。


  第三,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准备度明显高于一本院校、985院校和211院校。可能由于没有名牌、重点大学的光环,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准备工作中反而更加务实。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实际求职中,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仍然能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也表明,一本院校、985院校和211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第四,在性别方面,大学生就业准备度存在显着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具体表现在 “礼貌沟通” “进取好学” “职业心态”方面,男生均明显高于女生。这折射出女生在展现自我、树立目标等方面较男生更为缺乏自信心,从而影响到她们的就业准备程度。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需更加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准备状态。


  大学生如何进行就业准备


  调查显示,与传统的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一心奔往一线城市的就业观不同,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依次看重的因素是 “收入与待遇”、 “个人发展平台”和“单位声誉与社会地位”。同时,现实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逃离“北上广”,选择 “二三线城市”的人高达66.75%;当然,依然有24.05%的大学生选择坚守或奔向 “北上广”。其实,无论大学生就业选择更加看重什么、选择了怎样的城市,都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理性化和多元化思考。寻找和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是有助于大学生调整好就业准备状态的。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石磊介绍说: “在个人就业准备中,大学生主要通过社会实践和提高专业成绩等方式来完善自我能力素质。同时,通过参加学生组织或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完善自我个性品质。在个人就业准备的系列工作中,大学生个人主要完成的行为是关注并搜集就业信息、撰写个人简历、筛选目标就业岗位、参与校园宣讲会和招聘会等。可见,目前大学生有一定的就业准备意识,个人进行就业准备的途径也较为多样。但是,为什么依然存在大学生整体就业准备度不高的状况?我们分析,这可能更加体现出大学生渴望高校专业化指导与服务的需求,单凭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努力是难以全面改善其就业准备状况的。”


  不同高校开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年级有较大差别,有33.33%的高校一般在学生大四时才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及就业方面的指导或培训;有33.33%的高校在学生大一时,就展开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或培训,着手较早。对大学生展开职业教育的时间越早越好,这样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就业理念,发展职业能力。相比较而言,对大四学生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一定程度上是针对毕业生就业率采取的短期措施。


  高校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人才评鉴与发展中心首席专家兼执行总经理彭平根认为,高校就业指导的定位应当是如何帮助学生缩短转型的时间和快速提升就业能力。如果高校只是将就业指导的焦点放在就业率上,那么指导方向就会有偏差。仅注重追求求职技巧和策略方面的准备,结果只能是大多数学生成为 “求职面霸”。他们不是通过提高就业准备度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而是凭借临时包装、机会主义等来获得工作,当然是难以确保就业的。另外,缺乏就业力的大学生即使获得了工作,走向了社会,受其就业竞争力的限制,保持工作并做好工作也将遭遇很大挑战。若毕业生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口碑,对学校长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将带来负面影响,必然造成就业任务的更大困难,如同陷入恶性循环。


  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化人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首先需要具备职业化、专门化和专家化的实力。一个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应当是集服务、管理、咨询和教育于一体的。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要具备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和个性化指导的能力,如对市场就业环境和一些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并具有心理咨询分析能力,能为学生提供个别职业咨询服务。而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整体专业能力距离职业化、专门化和专家化甚远,亟须专门的、系统化的培训与指导,需要整合资源,借助外部专业力量。高校要以开放与接纳的心态,请用人单位和第三方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进校园,走近学生和教师。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提供、技巧指导等,更有对就业观念、职业化精神、商业环境等的分享与领悟。这些资源对大学生就业都是极有益处的。


  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人才评鉴与发展中心高级咨询顾问兼产品研发部总监龙燕梅女士认为,从大局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不能只是推动就业数量的提高,更要推动就业质量的提升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她说: “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当他们走出校门时,应当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优质人才,而不是徒有一纸文凭、毫无竞争力的失业人群。未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目标的发展趋势必将由当前看重就业率转向看重就业力,改善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根本,把短期化、模式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转变为长效化、差异化的指导与服务是必然方向。建议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践中,通过制度和政策保障,促使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重视大学生就业准备工作,推进大学生职业化进程,衔接人才培养的市场化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