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2198
在我的客户中,对工作的不满主要有三种表现:
厌倦。升职升不上去,离开又走不出去,很多人因此觉得工作非常无聊。工作的瓶颈分为两种:一是你跑得比工作快,遇到工作天花板了;二是工作跑得比你快,你跟不上所以瓶颈了。前者的最好方式是寻觅更高职位,或者同业更好的公司。后者则需要提高能力、转变心智。职业倦怠大概每隔两到三年就会出现。所以你需要每两年左右调整新的职业计划和目标,这样才不至于等到开始倦怠的时候才急于处理。
2 . 失落。纠结、心情差、失去信心、觉得工作和生活没有希望。在中国这个一元化很严重的国家,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只有一种—谁的收入高。一元化的价值观直接导致7 0% ~ 8 0% 的人会感到失落,大多数人会觉得自我价值不能实现,或者有自我价值不敢主张。
3 . 焦虑、浮躁。从心理学角度讲, 焦虑或浮躁是自我意识到能力不足的表现。其实这种情况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比如总有人一进电梯就狂按按钮,挤地铁抢公交时状态暴躁。我还做过好几次测试,有时坐飞机从候机厅乘摆渡车,我故意下了摆渡车拎着包就往飞机上跑,其实就是想看看有谁会跟我跑,结果每次都会有好几个人真的跟在我身后跑。这种情况其实很滑稽,你说你又不用抢座位和行李位,跑个什么劲儿?但是这却反映了一个现象,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快,即使这个快是毫无意义的。
你希望自己更加专业,你看到公司或行业的下滑趋势,你希望有所进步……这都是职业发展需要变革的信号。没必要等到对工作已经很不满意才开始自我评估,也没必要等到工作环境令你无法忍受才开始思考职业规划,就好像没有必要非得身患绝症才去看医生一样。事实上,临时抱佛脚可能是最差的做选择的时机,因为此时绝望和抑郁会蒙蔽你的选择。
专业与工作的联系已经很少
职场中的变迁其实对每个人的能量耗损都很大,很多人误认为进行职业规划会导致员工离职换工作,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客户只有3 0% 选择离职。职业规划咨询最终给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六种:1 . 激活工作状态;2 . 调整工作模式, 更好地适应职业;3 . 在企业内转岗;4 . 寻找副业补充主业;5 . 换一个公司或城市;6 . 对职业生涯发展进行全面的推翻和改变。事实上, 做完规划从头来过的人其实非常少。更多的人是通过全面的认知角度了解了自己,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或者在公司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工作。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工作的确是很复杂的问题,但首先要澄清的是,所学专业在这方面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随着企业中八大主要职能部门对员工专业要求的降低,专业与职业不对口的比率逐年攀升,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也逐年下降。在传统的八大职能部门中,除了财务、生产和研发会要求专业外,其余五项的人力资源、市场、技术、销售及行政部门对专业的要求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客观上能够确保专业对口只有3 / 8的岗位,另外5 / 8 的职位根本就不需要专业对口。近年来对大学生专业对口率的统计,数字大概是30% 左右,正好反过来也印证了这种现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当你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从这个角度讲,在选择职业时淡化专业,反而恰恰是强调了个人的其他内在因素。我最初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开始做设计工作,做得还不错,但时间久了觉得没有意思,就想到了出国,签证办好时却突然发现不是真想出国,最后就没出。之后去当新东方老师,是因为既能助人又很好玩,既能赚钱又能被认同。我觉得被认同是我很在乎的东西。在当了一段时间老师后,发现自己白天跟学生讲应该怎么生活,怎么发展的话题比讲英语的时间还长。所以就希望专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因为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业规划公司,就干脆自己开公司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初的职业发展,并没有掌握很好的专业理论,但是却无意识地遵循了同样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