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企业入驻院校入驻 全国服务热线:010-80788512

总站

 我的位置:首 页 > 就业指导 >  职业规划 >发布新职位

留在上海:新“阿拉”年增一成

2014-11-13来源:转载:广州日报点击量:4657

长三角常常被比喻为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狼,领头狮上海,依然是年轻人开创事业的热土。不仅在沪读书的毕业生,周边省市的毕业生也奔赴寻梦,上海成为邻省名校本科生就业吸引力首屈一指的地方。  这里充满机遇,即便是名不见经传的外地专科学校毕业生,也能找到月薪4000元的工作。这里充满挑战,是冒险家的乐园,没有过江龙的本事,搬不动楼价这座大山,恐怕只能在黄浦江上“漂”,终究还是要回流故土。过去五年,上海楼价翻了一

  长三角常常被比喻为一头狮子带着一群狼,领头狮上海,依然是年轻人开创事业的热土。不仅在沪读书的毕业生,周边省市的毕业生也奔赴寻梦,上海成为邻省名校本科生就业吸引力首屈一指的地方。


  这里充满机遇,即便是名不见经传的外地专科学校毕业生,也能找到月薪4000元的工作。这里充满挑战,是冒险家的乐园,没有过江龙的本事,搬不动楼价这座大山,恐怕只能在黄浦江上“漂”,终究还是要回流故土。过去五年,上海楼价翻了一倍,但人才依然前赴后继涌向上海滩。


  人物故事


  在上海靠实力说话 有能力就有机会


  她留下


  “老家是熟人社会,讲关系,而上海是靠实力说话的地方,有能力就有机会。”


  9月的上海,暑热开始褪去,又是一年夏去秋来。上海标志的黄浦江边,夜晚的灯光依然闪烁迷离,像在述说着不老的神话。


  这样的场景在诗耘的眼里,已经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诗耘复旦硕士毕业两年一直留在上海,供职于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这是她在上海的第八年。


  生于重庆、长于云南的诗耘,17岁高考来到上海。刚开始并不适应,“觉得这里的人好像有点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过,这种感觉如今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故土的不适。“老家是熟人社会,讲关系,而上海是靠实力说话的地方,有能力就有机会。”令人艳羡的“四大”职位,全凭她自己过关斩将杀出重围。


  虽然有时加班到凌晨1时“很痛苦”,但诗耘已经习惯上海的节奏,“除非真的混不下去才回家”。以世俗的标准,她混得不错:初入职时四位数的工资,今年将突破五位数。


  除了事业,她还在上海收获了爱情,准备跟上海本地的男朋友结婚。耳濡目染多年,她已经会说一口轻柔的吴侬软语。


  柴米油盐、房子车子,要在上海扎根,生活成本不低。尽管在“四大”工作,但40平方米一室一厅的租金2600元,再加上平时吃得“比较豪”,以及一年几次旅行,诗耘坦言没多少余钱。她没有买房计划,婚后打算住老公家。


  本科毕业的同班同学,一半是上海人,但全班大部分都选择留在这里发展。“我在上海找到了归属感,这是我的第二故乡。即便没有男朋友,我也不会离开这里,有了他,更不会考虑离开。”


  高企房价只能仰望 终只有落叶归根


  他走了


  “三四万元一平方米的楼价,只能仰望。在上海做个十几二十年,然后回老家吧,落叶就要归根。”


  有人选择留下,也有人选择逃离。上午11点,汉中路地铁站旁边的上海人才大厦三楼,小李坐在墙角,整理着自己的简历,准备下一场面试。


  河南一家职业技术学院大专三年级的小李,这个毕业季早早来到上海找工作。不回老家信阳,因为父母在2002年就踏足上海,在外打工养家,每年寒暑假他便来和家人团聚。每一次,他都发现这座城市在蜕变,这次新开一条地铁,下次建起新的地标高楼……去年首个自贸区在上海启航,国贸专业毕业的他希望在这里成就一番事业。


  每天,小李从上海西北角的嘉定出发,在路上折腾2小时,到人才市场面试。跑遍本地七八个人才市场,投出几十份简历,面试二三十次,他收到了十几家公司的录用通知。目前开出最高月薪4000元的,是陆家嘴的一家投资顾问公司。不过他还在挑,“上海机会很多,这个职位跟我的专业不对口,还是想找一份外贸跟单的工作,工资2000元也能接受。”但是,外贸公司多数要求本科,他自修的学位要年底才能拿到。


  尽管已经和这座城市结缘12年,父母也在身边,但小李没有打算在此扎根。算过每个月的开销,即便是4000元月薪,也难有积蓄,面对三四万元一平方米的楼价,只能仰望。他所能接受的,是每个月800元左右的房租,这样才能继续“漂”在上海寻梦。“在上海做个十几二十年,然后回老家吧,落叶就要归根。”


  上海到底有多热?


  应届生:大半留上海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是来自中西部地区的诗耘,即便是GDP第一的广东省的不少学生,毕业后也倾向于留沪。上海交大2013届的毕业生中,广东生源共82人,过半数(47人)选择留在上海就业,回广东的只有28人,广东的人才被上海“抢走”了。


  上海交大2013届实际就业人数为4697人,就业所在地的头号热门是上海,有3568名学生选择,占总数的75.96%。同济大学2013年有4066名毕业生选择上海市的单位就业,占所有就业毕业生人数的68.24%。


  把时间轴拉长,留在上海的比例与十年前相比有所下降,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生源结构的改变。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说:“以同济为例,原来上海生源占到招生比例的50%以上,本地人绝大多数留在上海工作。现在,上海生源比例降到30%,尤其研究生更是来自全国各地。而与七八年前相比,现在留沪工作的比例降了约5%,这几年都比较稳定。”留沪工作的跌幅小于本地生源的减少幅度,上海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上海5家排名前100位的大学(交大、同济、上外、财大、华东理工)官方提供的就业数据显示,去年至少有68%的毕业生留沪就业,仍然占绝对主力。


  在职人员:外地人年均增一成


  如果说上面只是说明了上海对应届毕业生的吸引,那么上海市最新一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则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涌入上海的人依然在增加。上海市最新一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外地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万人,占39.00%,与第五次普查的346.49万人相比,十年增加551.21万人,增长159.08%,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六普”的外来常住人口中,20~34岁的青壮年有422.03万人,占上海常住人口的57.7%,即这个年龄段外省市人口已明显超过户籍人口。


  与过去相比,到上海的外地人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最新一次普查显示,在上海6岁及以上外来常住人口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升至30.4%,与“五普”相比上升15.5个百分点,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上海市统计局分析认为,外来人员结构开始发生一定变化,更多大学生加入到流动人口行列,在流动中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上海市最新一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外地来沪常住人口为897.70万人,占39.00%,与第五次普查的346.49万人相比,十年增加551.21万人,增长159.08%,年平均增长率为9.9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