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企业入驻院校入驻 全国服务热线:010-80788512

总站

 我的位置:首 页 > 就业指导 >  职业规划 >发布新职位

795万!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路,该如何谋划

2016-12-0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量:3271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光明微教育”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动态~  从毕业生数量看,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增长:2001年突破100万,2004年突破200万,2005年突破300万,2007年突破400万,2008年突破500万,2011年突破600万,去年突破700万,今年是795万。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30日召开的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透露,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光明微教育”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动态~

  从毕业生数量看,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年增长:

2001年突破100万,2004年突破200万,2005年突破300万,2007年突破400万,2008年突破500万,2011年突破600万,去年突破700万,今年是795万。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30日召开的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透露,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就业创业工作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复杂严峻形势。

  

  陈宝生指出,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容纳器”作用,继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等工作,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要向重点领域输送高校毕业生,要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向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输送毕业生,引导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

  数据剖析专业背后的就业冷暖

  数据说明:麦可思对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6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总样本约25万,其中本科生样本约12.3万,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2.7万。

  麦可思曾对2012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过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2013年初完成,回收全国样本约26.2万,其中本科生样本约11.5万,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4.6万),2015年底对此全国样本进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跟踪评价,回收全国样本约4.1万例,其中本科生样本约2.2万,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9万。文中十大专业是指2015届大学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前十位专业。

  就业率最高

  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从2015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情况来看,在本科十大专业中,财务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率较高,分别为95.3%和94.5%。法学就业率相对较低,为87.9%。

  在高职高专十大专业中,市场营销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就业率较高,分别为93.1%和92.0%,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低,为88.8%。

  

  全国2015届本科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前十位专业三届就业率变化趋势

  “钱”途最好、满意度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从2015届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来看,在本科十大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月收入优势明显,为4978元;其次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为4123元。即便是从2012届学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依旧保持领先优势,月收入达7932元。而同届同等学历财务管理(毕业半年后:3645元,毕业三年后:6209元)和汉语言文学(毕业半年后:3789元,毕业三年后:5566元)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相对较低。

  

  全国2015届本科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前十位专业月收入

  

  全国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前十位专业就业现状满意度

  2015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0%)。结合2012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就业满意度情况,我们发现,无论是半年后或是三年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满意度均相对较高(毕业半年后:68%,毕业三年后:65%),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满意度一直处于较低态势(毕业半年后:58%,毕业三年后:51%)。

  最稳定

  土木工程专业

  2015届半年后及2012届三年后数据显示,从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来看,在本科十大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毕业半年后:86%,毕业三年后:90%),其次是会计学(毕业半年后:82%,毕业三年后:8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相对较低(毕业半年后:52%,毕业三年后:48%)

  

  全国2015届本科毕业生比例较高的前十位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高职高专十大专业中,护理专业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毕业半年后和三年后均为92%,其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半年后:70%,毕业三年后:83%)。物流管理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

  晋升比例最高

  艺术设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2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内职位晋升比例较高的专业为艺术设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均为57%。晋升比例较低的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47%。

  在高职高专十大专业中,毕业生三年内晋升比例较高的专业为市场营销和建筑工程技术,分别为66%和65%。护理专业晋升比例较低,为24%。

  就业+创业4.0时代来临

  

  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从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优先战略、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强化组织领导等五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4月24日,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这一文件的通过,可以说是进入了就业促进政策的4.0时代。

  大学生就业形势怎么看

  新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总体形势还是比较平稳的,但在就业人数增多、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压力还是有所增加的。”信长星坦陈,“在抓就业的工作中,真正感觉压力最大的还是大学生,现实中毕竟面临着经济转型。”

  人数增多就是压力。但在信长星看来,这也为我们创新驱动提供了人才。“每年七百万大学生走向社会岗位,我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靠什么?就是大学生。”去年,大学生创业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是48万,这比上一年增加12万,增长幅度是33%。

  他说,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靠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由低端转向高端。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创造适合大学生就业的中高端就业岗位。反过来,解决好了大学生就业,才能把我们的人才红利变成现实。

  突出创业,政策4.0时代来临

  在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方面,21日的意见稿提出了8项政策。

  这八个方面包括: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以及营造大众创业良好氛围。

  “我们将以贯彻新一轮政策为抓手,做好就业创业各项工作。”李忠表示。

  求解大学生就业三大困惑

   大学生就业率“两头高中间低”,经济结构调整如何影响就业结构

   医学毕业生仅1/6从事医疗工作,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如何匹配

  应届毕业生隐性失业率接近10%,中小企业就业环境亟待完善

  “工作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政府要努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引导树立合理的择业观,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让劳动者人尽其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说。

  1

  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低于本科生和博士生——就业率缘何“两头高中间低”?

  【数据】据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一项基于12所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表明,并非越高学历和越好的学校就业率就越高,不同学历和学校类型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M型。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低于本科生和博士生。

  “从近几年调查数据来看,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低于本科生和博士生,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增长过快;二是学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错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和研究人才,而近年来,博士毕业生人数增长很快,专业性技术岗位和专业性研究岗位大多为博士毕业生所占据,硕士毕业生难以竞争类似岗位,而他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使其不愿意接受非专业性及应用实践性的工作岗位。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人才市场的应届毕业生综合招聘会上,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要求应聘者具有研究生学历。对于不招研究生的原因,众多招聘人员表示,一方面是研究生的工资要求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许多研究生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脱钩,并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民表示,很多硕士研究生就业层次与本科生就业范围重合,研究生和本科生,甚至和专科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的情况不在少数。

  苏海南指出,从深层次上看,对大学生的白领岗位需求不足,与目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有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的白领岗位需求不足。我国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特别是像金融、法律、理财、高级家政、高科技等中高档的服务岗位需求不够。一般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能达到60%多,甚至于70%,如果中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不会这么棘手。”苏海南说。

  2

  部分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医学毕业生只有1/6从事医疗工作——供求脱节,课程设置如何才能更合理?

  【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对12所高校的调查表明,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的现象十分突出,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有部分专业的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有许多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在40%至50%之间。如医学专业毕业生中间,目前只有约六分之一从事医疗工作。

  迄今为止投出去近百份简历,只获得了不到10次笔试机会,面试机会更屈指可数。”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毕业生刘林最近越来越发愁。因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多对口的工作,刘林投的简历基本是银行、公司人力资源、事业单位等不限专业的岗位。“银行不用说,投的人各色各样,自己根本没有优势;公司人力资源的招聘台前,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毕业生都还排着队;事业单位比较稳定,基本都解决北京户口,竞争更是惨烈。有时候觉得自己学的东西确实挺虚的,找起工作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刘林说。

  与此同时,即使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在很多情况下,用不到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应用实践性技能,学校教育未能提供,这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

  “许多学生对学校教育不满意,认为学到的专业知识无用,对专业课学习采取应付态度,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考研、学外语、考各种证书、兼职工作等方面。”李春玲告诉记者,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课教学内容常常基于教师本人兴趣和专业知识,而较少考虑学生就业需要。学校的业绩考核迫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发表论文和申请研究项目,从而忽略了学生就业所需要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教育。

  课程设置的不尽合理,脱离市场需求,造成很多企业急需用人而在高校又无人可招的怪现象。“有一些专业设置可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这个需求,而恰恰学它的人又比较多,导致供求不对称。”苏海南说。

  对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之间匹配度较低的问题,李春玲说:“高校应考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的权利,教育者要更多地接触市场,更加及时地了解市场信息,学校和市场之间要更紧密地沟通结合。”

  同时,学校应进一步扩展就业指导与服务。“目前各个大学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出了多种努力,但从毕业生的反馈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各大学应该根据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的有效性,而不应只是关注应届毕业生离校时的签约率。学校的院系(或专业)与相关企业单位建立长期关系,为学生在这些企业单位争取实习和就业机会提供帮助。同时在院系层面建立毕业生信息档案,提供毕业生离校后的追踪服务。”李春玲说。

  3

  61%的本科生毕业3年内跳过槽——频繁跳槽,政策思路怎样调整?

  【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但其中50%的人对自己的就业状态不满意,他们抱怨待遇差、专业不对口等,这导致毕业生跳槽现象频繁发生。毕业半年内有27%的本科毕业生跳槽,而大专生则有48%跳槽;毕业三年内61%的本科生都跳过槽,79%的大专生跳过槽。

  “频繁跳槽反映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不够。”李春玲表示,“从深层次上讲,这说明我国的人才市场机制并不完善,还存在漏洞和缺陷。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更加畅通就业信息渠道,使市场信息能够更流通、更开放,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更及时地获得。”

  目前“求稳”仍是大多数毕业生的心态写照

  “据我所知,目前身边还没人愿意到农村去当医生,因为起步平台低、工资待遇差、医疗风险大。”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毕业生陈然上个星期通过了某事业单位考试,正在等待录取结果,“每天写写报告、打打杂,工作轻松,工资一般,但能解决户口是关键。”

  “大学生愿意去机关、大国企,不愿到小企业、基层,是因为前者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待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分析说,“我国要缩小行业间、城乡间的差距,缩小收入、待遇、保障上的差距,否则人才很难自由流动。”

  不过,体制内就业者也并非事事如意。“就业的最初几年,能在体制内获得工作机会的毕业生感到他们是幸运儿,不用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市场竞争中焦虑挣扎。但工作大约五至七年时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会产生焦虑,抱怨工作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人际关系复杂,职务晋升竞争不公平和不公开,收入低等等。他们羡慕那些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成功的同学——自主创业的成功者和大企业中获得经理职位的人,羡慕其高收入及可展现个性的自由空间。”李春玲说。

  “体制内对于创新价值的鼓励不足,大学生也看不到创造性劳动的价值,这就让社会越来越远离创造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说。

  然而,由于目前劳动力市场不够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有所缺失,使得多数就业于民营中小企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和生活中遭遇多重风险。另一方面,隐形失业人群却不断上升。中国社科院的追踪调查表明,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大约四分之三的人就业,而没有就业的四分之一的人,只有不到半数继续深造,其余的人既不工作也不上学。这些人多数处于隐形失业状态,他们在等待满意的工作机会或继续上学的机会。调查指出,应届毕业生毕业一年期间的隐性失业率接近10%。

  李春玲指出,改善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环境,需要政府从全局出发,调整政策思路。“进入中小企业的这些人,政府需要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才能实现稳定就业,现在这部分政策是缺失的,那么就逼着毕业生肯定都要往体制内挤。营造规范劳动力市场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这是政府能做的,也是政府必须去做的。”她说。

  

  内容来源综合自光明日报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期编辑:陈鹏 邢妍妍


相关文章